科学新知

封面故事 科学新知

进化与长寿:女性的照顾者角色是人类进化的关键

这篇文章主要探讨了祖母在人类进化中的作用。人类学家克里斯汀·霍克斯研究哈扎人的觅食习惯后提出“祖母假说”,认为祖母在寻找资源方面的协作,有利于女儿的生育能力,延长了人类寿命。她还指出,祖母并非唯一与母亲协作的人,哺乳期的母亲也会向年长女性寻
封面
非常有趣
2025年7月
(西班牙)
VIP
×

升级VIP会员,享无限阅读随时充电!

封面故事 科学新知

封面故事:不该被忽视的非明星物种

发现丑萌系动物的隐藏天赋。某些动物饱受形象问题所苦,不论是因为外表特殊、卫生习惯不好或出人意表的行为。当然,地们突出的特征可能也正是它们的超能力。本简体矢量版基于繁体版翻译,摘自《国家地理杂志》美版7月刊_共24页
封面
National Geographi
2025年7月
(美国版)
VIP
×

升级VIP会员,享无限阅读随时充电!

封面故事 科学新知

封面文章:鲟鱼—恐龙时代幸存者

中华鲟是我国水生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旗物种,被称为“水中国宝”。为守护中华鲟种群延续,五代研究人员努力40余年,突破重重技术难关。通过本篇封面故事一次性让你了解关于的鲟鱼的种类特征分布,还有危机与保护。–摘自《华夏地理》共40页
封面
华夏地理
2025年4月
(中国)
VIP
×

升级VIP会员,享无限阅读随时充电!

封面故事 科学新知

封面文章:岗日嘎布山脉—温柔的雪山,优美的崇高

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的岗日嘎布山脉是受西南季风影响最为强烈的一条山脉,这里降水丰富,海洋性冰川发育广布。由于冰川分布的海拔低,冰川末端往往可以伸入到海拔2000多米的森林和村庄之中,雪山、冰川、森林村庄等景观奇妙地组合在一起,形成自然与人文相
封面
中国国家地理
2025年3月
(中国)
VIP
×

升级VIP会员,享无限阅读随时充电!

专题专栏 科学新知

主打文章:阿克牙孜沟—既是千年冬牧场,亦是游牧人的桃花源

与新疆作家李娟《冬牧场》中描写的阿勒泰哈萨克族牧民的冬窝子相比,位于南天山群峰下的阿克牙孜沟,冬日里也称得上水草丰茂、气候宜人,美好得就像“桃花源”一般。早在千年之前,这里就是牧民们理想的家园,古老的游牧族群在这里留下了草原石人、岩画等众多
封面
中国国家地理
2025年3月
(中国)
VIP
×

升级VIP会员,享无限阅读随时充电!

科学新知

从城市遥望百公里之外是种怎样体验?

从我们的城市最远能够拍摄到哪里?这是我们杂志多年来关注的话题。“城市遥望”的极限距离已然突破了百公里,从苏州、从太湖岸边看上海,从北京看渤海,近年来在摄影师的镜头中,一些曾经遥不可及的梦想画面已然成为了现实。–摘自《中国国家地理
封面
中国国家地理
2025年3月
(中国)
VIP
×

升级VIP会员,享无限阅读随时充电!

科学新知

班德湖斑头雁:被守护和观望的13年

每年春季,位于青海省长江源的班德湖都会迎来一群迁徙的候鸟——斑头雁。它们飞越喜马拉雅山脉来到这里繁殖、度夏,因此被称为“世界上飞得最高的鸟”。这种传奇鸟类主要活动在人迹稀少的高原上,行动少有人知,这为它们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不过,从201
封面
中国国家地理
2025年3月
(中国)
VIP
×

升级VIP会员,享无限阅读随时充电!

科学新知

寻找我国江河中的“大马哈鱼”

在我国东北的黑龙江、绥芬河和图们江流域,生活着3种鲑科(Salmonidae)大马哈鱼属(Oncorhynchus)的鱼类,分别是人们耳熟能详的大马哈鱼,以及它的近亲马苏大马哈鱼和驼背大马哈鱼。在繁殖季,它们会从大海启程,集群洄游至故乡产卵
封面
中国国家地理
2025年3月
(中国)
科学新知

乌尔其汉:猫头鹰的梦幻秘境

猫头鹰是鸮形目鸟类的统称,它们脸盘硕大,眼睛浑圆,兼具可爱和帅气,用颜值征服了无数人。作者刘璐常年在国内寻找和拍摄鸟类,在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牙克石市的乌尔其汉镇拍到了大量猫头鹰的照片。中国分布着32种猫头鹰,仅乌尔其汉就有十余种。乌林
封面
中国国家地理
2025年3月
(中国)
VIP
×

升级VIP会员,享无限阅读随时充电!

科学新知

口门:大湾区和广州的“命运之门”

如果从高空俯瞰珠江三角洲,我们就会发现,八条主要的水道如同八条巨龙,以放射状的姿态奔向南海。珠江三角洲这种复杂的网状水系和多个入海口的特点,在全世界都堪称罕见。虎门、蕉门、洪奇门、横门、磨刀门、鸡啼门、虎跳门、崖门——这八大口门,不仅是珠江
封面
中国国家地理
2025年3月
(中国)